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3月6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陈小慧)“5G第一城”的深圳,将再“踩油门”,以“毫秒级”的速度,奔向极速先锋城市。
什么是“极速先锋城市”?深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极速是指通信网络速率快,先锋是指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要实现国内第一、全球领先。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今年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2月10日,深圳市工信局正式印发了《深圳市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今年底前,建成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超级宽带网络,实现“双千兆、全光网、1毫秒、万物联”网络建设目标,打造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极速先锋城市。
5G信号“上天下海”
近日,市民陈女士收到了一份从“天上”来的外卖。她在龙华区星河商圈附近的写字楼里下了一单奶茶外卖,不到十五分钟,美团的配送无人机把新鲜出炉的奶茶送到了陈女士手里。美团无人机“空投”外卖,这不是第一次。此前,鲜花、拉面、奶茶等被无人机送上“空中快速通道”。而实现无人机配送外卖的场景,有赖于城市低空通信网络的日益完善和支撑。
布局低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圳建设“极速先锋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实现“万物联”立体呈现,是建设“极速先锋城市”的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不仅在低空领域,在更遥远的太空中,通信卫星“深圳星”已为逾1万个终端提供“上天入海”的通信服务。《行动计划》提出,支持企业加快卫星互联网设施建设,依托“深圳星”等本地卫星资源以及国家自主卫星资源,探索卫星通信与地面5G、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推动星地融合标准制定、技术试验和应用试点。
而在深海里,通讯信号依旧“能打”。《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基础电信企业结合实际重点加强沿海、近海区域的5G网络信号覆盖,通过5G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海上网络深度覆盖。
“今年将围绕建设‘地、天、空、海’万物互联感知体系,布局‘物联网+5G+低空无人机+卫星通信’的立体网络,加快建设城市级物联感知平台,深化物联感知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交通出行等领域应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千兆”再提速至“万兆”
“5G移动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速率都达到千兆。”这是《行动计划》提出的实现“双千兆”极速体验的目标要求。
“双千兆”,指的是千兆光网和5G。有了5G,为什么还要千兆光网?在2021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曾有人对此做了回答:“5G和千兆光网各有优势,5G网络具有灵活性高、移动性强、连接数大等技术优势。千兆光网采用固定光纤连接,具有传输带宽大、抗干扰性强、安全可靠等优势,更适合室内等复杂环境。二者互相补充,形成合力,将共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自2019年以来,深圳累计建成5G基站超6.5万个,5G用户超1000万,5G网络覆盖密度和用户占比居各大中城市首位。“但在郊野、室内等区域仍然存在不少弱覆盖和深度覆盖盲点的情况。”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深圳面向全社会长期征集通信网络待提升点位,群策群力提升网络质量。《行动计划》提出全年新增10000个5G基站,到2023年底,深圳5G基站密度将达到每万人42个,每平方公里37个,全面提升5G网络覆盖水平和用户体验。
在千兆光网方面,深圳将在“千兆”的基础上再提速至“万兆”。《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在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开展全光网络改造,打造标杆示范项目,提供万兆接入能力。有专家表示,未来深圳的宽带网络将会在《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迈向“双万兆城市”。
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超前建设极速宽带网络十分必要。《行动计划》的发布,将为推动深圳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昨日,深圳市人大代表、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深圳站副站长张莎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张莎看来,从经济角度,深圳提出建设极速先锋城市,将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数字化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成极速先锋城市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超级宽带网络建设目标,将极大助力工业制造业场景在生产效益和安全方面的双提升。”张莎说。
不仅如此,从民生角度看,张莎认为《行动计划》的印发将提升公众网络、民众网络及数字内容的民生获得感。据悉,此次《行动计划》重点解决了郊野公园、高速公路、海域和室内5G移动网络覆盖问题,全市移动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500Mbps、上行速率达到100Mbps,市民将随时随地体验便捷高速的移动网络。
【深商评论】
,,新2会员网址(www.hg8080.vip)实时更新发布最新最快最有效的新2网址和新2最新网址,包括新2手机网址,新2备用网址,皇冠最新网址,新2足球网址,新2网址大全。
跑出“深圳加速度”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更高、更快、更强。
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也是深圳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
曾经,深圳国贸大厦主体建设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纪录,让“深圳速度”扬名全国并享誉至今;今天,深圳的发展速度,早已不满足于以“天”为单位,并延伸至经济以外的更多领域。这座城市秉承敢闯敢试精神,笃行创新之路,在“深圳速度”基础上,创下了更高、更快、更强的“深圳加速度”。
“秒批”,这是深圳在“放管服”改革中创下的审批新时限。
2019年9月,企业“秒批”系统正式上线启用,深圳企业设立审批时限由原来的一天压缩至几十秒。自此,以“秒”为单位,成为深圳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标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将新增“秒批秒报一体化”事项30项、免申即享事项100项等措施,最终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做到手机点一点、马上就能办、办就全办好。优异的营商环境塑造了深圳强大的竞争力,让深圳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活力,也始终是全球资本的向往之地。
“15分钟”,这是深圳打造高质量民生服务与福利的新目标。
从经济领域的单项冠军走向全面发展的“全能冠军”,是先行示范的使命所在。随着医疗资源的增厚、“千园之城”的建成和各类公共设施的全面完善,深圳高树民生幸福标杆,在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底气十足地提出,将打造“15分钟社康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15分钟养老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
5年5所大学,这是深圳在“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中走出的新步伐。
近年来深圳不断扩容高校版图,截至目前全市高校数量已达15所,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学群落已在深圳快速崛起。到2025年,深圳还将把高校数量提升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达20万人。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正为深圳的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力量……
深圳还能更高、更快、更强吗?
当然能!
比秒更快的,是毫秒。
日前印发的《深圳市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显示,深圳要在2023年底前,建成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超级宽带网络,实现“双千兆、全光网、1毫秒、万物联”网络建设目标,打造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极速先锋城市,为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深圳还有更强的产业链。
2012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选址坪山,仅用了10年时间,助力深圳企业比亚迪登顶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彰显深圳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车一流产业链的壮志雄心。
虽以“深圳速度”闻名,这座城市还在不断跑出“深圳加速度”。
深圳从来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故而能实现从承接国际产业分工到走上自主创新之路的跨越式发展。全球竞逐,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竞争激烈。深圳只有跑出加速度,才能抢占机遇,在高质量发展上作出先行示范,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的深圳力量。